“四叶草”的设计团队“回家了”长三角地区还有哪些城市印刻着他们的足迹?

2023-11-26 04:53:06 来源:杏彩直播官网首页

  第四届长三角文博会正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今年,这座有着“四叶草”昵称的场馆里迎来了它的设计团队——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1年,以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庄惟敏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单军教授等组成的清华大学设计团队与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组建的联合体,在中国博览会会展综合体项目国际竞标中以全票第一名中标并获得设计总包权。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全专业方面技术设计团队完成施工图设计。总面积147万平方米的世界最大的单体会展建筑由此诞生,并获得包括2017年中国土木工程领域的最高奖项詹天佑奖在内的多项大奖。

  今年的文博会上,清华设计院带着包括“四叶草”在内的诸多设计项目做客上海,晨报记者对话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企划部、国际部主任杨丝路,倾听他们在长三角地区甚至全国更大范围内的建筑成果。

  上海国家会展中心项目源于2011年,最初叫中国博览会会展综合体,是以会展为主、同时包括酒店、博物馆、商业、休闲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超大型建筑。

  考虑到虹桥枢纽对面城市核心区的地块面积较为有限,为了让一个巨大的建筑在人流高度汇集的情况下仍能实现人货分流、管理顺畅,设计团队采用了集中式布局配合米字型步道系统:以一个直径108米的中央广场连接四周的场馆,所有的交通、商业、辅助都围绕它,广场地下是两条城市地铁线,出入口直通会展中心。会展大道设计为半室外的自然采光通风廊道,极大地方便了不同楼层的人流导入,实现了会展、商业、办公、酒店各业态的充分互动。

  最终,四叶草的造型结构应运而生,它不仅契合了会展中心集中式布局繁复的综合功能性需要,也具有展现中国开放、包容胸怀的美好寓意。

  如果你从虹桥机场乘坐飞机,就有机会从高空俯瞰到脱颖而出的“四叶草”。白天,银色四叶建筑体科技感十足;到了夜间,在光影的投射下,又是另一番不夜城的视觉震撼。

  除了成为代表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外,“四叶草”也坐落在城市,需要和人、街道拥有自然的互动。这就使得它的设计也需要仔细考虑和旁边的环境的融合。

  设计师在外立面屋檐下方设置了柱廊,试图模仿四叶草间距不等的叶茎,像自然丛生的四叶草一样疏密和谐而有曲线变化,希望能够通过造型让柱廊具有风吹动的感觉。

  于是就有了后来入口处的24根柱子,柱头处有出挑超过40m的檐口,檐口下端和柱头相交的地方,设有四叶草形式的磨砂玻璃,白天就是阳光可以透下来,晚间可以有灯光,突出四叶草的寓意。进博会就是用这些柱子展示出色彩斑斓的图景,表达丰富的意义。

  杨丝路说,在创作过程中,设计师们总是会经过反复的推敲比对,使得整体的构想与功能相契合,努力把建筑庞大的体量,通过种种手法适当地人性化、自然化,形成与环境友好的感觉。他们不仅对24根具有周而复始的生命喻义的主入口“节气柱”进行反复的比例推敲,甚至具体到酒店竖向窗开启扇的设计,就足足讨论了两个星期才形成了目前内凹式的极简样式。

  除了上海的“四叶草”,清华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也在长三角地区的很多城市留下过他们的足迹:遗产保护项目——江苏省扬州隋炀帝陵保护展示建筑、文化类建筑——安徽省阜阳市大剧院、历史街区——海盐古城等。

  隋炀帝墓遗址位于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是隋炀帝杨广与萧后最后的埋葬之地。2012年底在房地产建设过程中被发现,2013年上半年进行考古发掘,现已被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隋炀帝墓文物本体由隋炀帝墓室M1、萧后墓室M2及两座墓室周边的封土组成。设计团队在隋炀帝墓遗址公园的中央设置了一个上小下大的“覆斗”,以夹芯金属板围护结构和铝合金材质的瓦片搭建保护设施。平面布局呈“回”字形,中间为文物保护展示大厅,地面参观栈道浮搁于遗址封土之上。

  杨丝路说,遗产保护项目和一般的建筑设计项目不同。保护设施的部分覆土外观、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刚架体系、轻质金属幕墙、浮搁栈道等元素,都是为了体现了文物保护工程设计的完整性、可逆性、最小干预的原则,在现代化的技术方法下,仍为社会大众呈现一个真实的历史遗产。

  位于安徽省阜阳市的阜阳大剧院,包括综合大剧场(1445人)、多功能小剧场(615人)、120人会议室两间、电影院线人),与东侧科技馆、北侧市民中心、博物馆、图书馆等共同构成了阜阳市的文化中心区。

  设计师们用几片蜿蜒曲折的非线性外幕墙,逐层包裹、围合三个功能主体,同时外幕墙表皮上附加多彩变化的夜景灯光,形成了七彩变幻的效果,整体造型突出立意——“七彩玫瑰”。但因这样的建筑规划设计理念无法用传统的二维图形表达清楚,因此从方案设计开始,就引入了参数化模型辅助设计。

  在项目整个设计施工全过程中,无论是混凝土结构空间双曲梁的定位、施工;外立面双曲玻璃幕墙系统的优化设计;数千块单元式幕墙的加工及现场精准安装;还是室内各种异形装饰构件的设计、施工,不能离开参数化辅助设计,这也是阜阳大剧院在建筑规划设计上的最大亮点。

  2021年5月竣工并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后,这里连同整个文化街区,慢慢的变成了阜阳市民们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新空间。

  当如果说哪一处建筑街区可以兼具历史感和文化生活的热闹气息,杨丝路指了指展区海报上浙江嘉兴的海盐古城。

  为了传承历史背景和文化、复兴千年古城,2021年嘉兴就开始公开征集城市更新设计的具体方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了天宁寺片区、护城河及谷仓头片区、杨家弄片区等三个重点片区的建筑概念设计。

  天宁寺片区的设计以重塑镇海塔与天宁寺的公共中心双地标为主要策略,通过旧厂房空间的创意利用以及商业街的打造,共同实现片区功能多样化的融合;

  护城河及谷仓头片区则以改善河道生态,提升环河体验为主。通过改造、跨越、新建、增设栈道和步行连桥等方式实现沿河步道的全线贯通,结合周边资源特点,将地块分为公共服务、历史背景和文化、生活休闲等不同空间。

  杨家弄片区则分布有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具备极其重大历史价值的建筑、12处等诸多历史建筑。设计师们通过修复和编织地块建筑肌理,恢复“三弄七巷”的空间骨架,引入护城河水资源,再现历经千年的街区盛景,重新链接人群与工作、教育与休闲。

  文化旅游建筑对创造城市特色、改变千城一面的现象具备极其重大意义。随国民经济发展水准不断提高,文化旅游建筑与规划设计成为建设热点。除了浙江嘉兴的海盐古城之外,位于绍兴的浙东运河文化园同样是设计团队为突出水墨江南的文化特色,结合场地四周景观河道和古运河遗址,打造的一处人文和自然相融合的城市空间。

  本届长三角文博会,清华设计院回到“四叶草”,分享了长三角地区的诸多建筑规划设计成果并辐射全国,聚焦“文化旅游、博物馆&展览馆、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文化遗产保护、长三角文化旅游、零碳未来”六大视角的三十余个项目。接下来,他们也将继续用建筑传承中国文化,更新城市样貌,在更多地方留下他们的足迹。